步步|路过

文、图|马停蹄


⼆⼗世纪初,吉隆坡是⼀个世界之都,熬着⼀锅拥有各种口音各种味道的⼤熔炉,因⽣计⽽出现在这⽚⼟地上。马来亚成为马来西亚后,这些⼈里⾯有的⾛了,却留下了更多更多的⼈。不管多么被动,留下就是⼀个选择。就这样⼀个驿站不⼩⼼变成了⼀个家,⼤家满怀希望,好好⽣活,到处⼀⽚欣欣向荣。

那时,原来就在城里的居民开始向往更好的居住环境,与此同时也有来⾃五湖四海的青年,漂泊到了⼀国之都成家⽴业。为了应付剧增的人口,国家开启了⼀个又⼀个的卫星城市和住宅花园 “ Taman ”,来安置这⼀张张新⾯孔。

就这样,90 年代初出⽣在⼀个⼩康之家的我,来到了⽗亲在我出⽣前购置的双层排屋里。那年代在 Taman 里长⼤的我,几乎没有太多和城市有关的⽣活⽅式。平⽇的⽣活就是上学放学,⽽且不是乘坐私⼈巴⼠便是私家⾞载送,把我从⼀个空间运到另⼀个空间去;平时的娱乐也相当简单,就是傍晚和邻居在花园里玩耍、打⽻球、骑脚⾞;⾄于消费更是少之又少,除了必需品也不会有太多的消费。

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虽然当时很少出门,我却透过过去 60 年最接近任意门的产品看⾒了形形⾊⾊的⽣活,快速且低成本地体验了多种⼈⽣。那是个⾹港电影电视剧的⿈⾦时代,很多⼈会把⽣活⽅式调⾄追剧的节奏,⼀家⼈坐在客厅⼀起吸收第⼆天上学上班聊天的话题。

我不⽌喜欢⾹港的各种影视产品,⽽且还常常羡慕⾹港⼈能够⽣活在城市里。我幻想⾃⼰放学后也会到油尖旺闲逛、半夜吃细蓉遇到⾏ beat 的阿 sir、谈恋爱去天星码头分⼿⾛那长长的楼梯、上德⼠说:“ 跟住前⾯架⾞ ”,想像那里每⼀个⼈每⼀天从岛的这里去到岛的那里,天天都是⼀个旅途。

当然其实那时候只觉得活在⼤城市 “ 很好玩 ”,⽽在吉隆坡,除了觉得我⽣活单⼀,也觉得⾃⼰不该拥有意⾒不配拥有希望 —— “ 啊我只不过在这里打⼯,这些都不关我事,我又能怎样呢?” “ 哦这只是个提供我休息 8 ⼩时的地⽅,其他的 …… 算了吧!” “ 哎呀这又不是我的范畴,费事啦!”

后来,我有了更多⾝在城市的机会,因交通⼯具的选择或连带活动出现了很多⾛路的机会。⾛着⾛着,我开始学会打开我的感官,以⼀个 “ ⼈ ” 为单位去体验吉隆坡。慢慢地我学会听见回教堂播出的宣礼,感觉下⾬前的冷风,闻到⽢⽂烟的味道,出席本来没有在⾏程里的活动,也与本来不可能相遇的⼈成为朋友 …… 我终于明⽩,我所向往的城市⽣活,就是让⾝体去经历不⼀样的⼈造环境所带来的感官冲击,去与⼈、物、地点发⽣⼀些关系,产⽣⼀些回忆。

我们明明有感觉有想法,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。⼀个不⼩⼼,还差点把⼀个家又变回了⼀个驿站,在⾃⼰的地⽅活成了⼀个旅客,总觉得⾃⼰只是路过,不便打扰。⽽这些年在城市里⾛着⾛着,竟然让我找到了破解这个⾝分的⼀种⽅式。

我⾛故我在。我知道吉隆坡里有我,⽽我的本质里也有吉隆坡。原来,能够⾛出来的不只是 “ 路 ”,这⼀步⼀脚印竟然也就有了 “ 家 ”。

⾛吧!
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