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58期封面故事:2017年房市诊断之新屋/新项目】推迟新项目消化库存 协助买家进行房产管理

cover4-01
由发展商推出的新项目一直都是购屋者主要的选择之一,也是买家在展望房市行情的一个重要指标。随着房市低迷情况未见好转,市场嗅觉灵敏的发展商早已调整策略,包括减少推出新项目、兴建更多50万令吉及以下的房产之外,如今也开始步入房产管理领域。
问诊篇
目前大吉隆坡(Greater KL)区内共有9项大型工程开跑,对整体市场尤其是发展商而言,可谓喜忧参半;喜的是大型基建工程开跑有望刺激市场,忧则是新项目到来将进一步对整体房市供应带来压力。今年房市发展如何?发展商又有何部署?
随着大吉隆坡发展逐步成型,大型发展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当中包括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、吉隆坡118摩天大楼、武吉免登商业中心、大马城、Kwas a白沙罗城镇计划(Kwasa Damansara)和赛城市中心(Cyberjaya City Centre)。
根据丰隆投银研究一份最新的报告, 这些项目占地约3355英亩,发展总值(GDV)至少2750亿令吉。这些发展项目当中的住宅房产,以公寓项目占多数,一旦建竣恐将让已经处于供应过剩窘况的吉隆坡住房市场,更深陷这波漩涡中难以自救。
市场人士一致认为,2017年的房市将会忙着消化现有库存,发展商或减少推介新房产项目,转而将焦点放在房产管理这一环,龙城集团和安达曼集团也不例外。相比在淡市中苦苦挣扎,他们更乐于调整策略应对挑战。
朝多元化业务发展
尤其现今的房市,发展商很难在买家市场中拼出一片天,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元化业务模式,不再只专注发展新项目,而是把业务模式延伸至其他房产相关领域,比如说物业管理就是值得考量的趋势。
谈及这样的趋势转变,张孙通以安达曼集团为例,表明目前除了发展房产项目,也有管理数个房产,比如Casa梳邦、Cova Villas、Cova Square、柔佛峇株巴轄高峰广场(Summit Batu Pahat) 、槟城大山脚高峰广场等。
“根据早前Property Guru的调查,预测今年市场要价每平方呎或下滑35令吉至40令吉,加上房产供应过剩的局面, 估计今年业界或减少推介新项目,我们会维持过去一贯的策略,即发展和管理同时进行。”
他解释,发展商在2013年至2014年间平均每年约推出100个新项目,但到了今年估计或只剩下40个新项目,在新项目骤然减少的情况下,购屋者选择自然也不多。
对于市场要价潜在下跌,他抱着平常心来看待,并称现今的市道发展未必是坏事,至少先前将卖价订得偏高的发展商,将适时思考重新制定较为合理的卖价,又或者推出更多优惠配套,借以让购屋者买得更物有所值。
多数发展商按兵不动
令人好奇的是,龙城集团旗下虽也有成立房产管理公司。在2008年成立的龙城房产管理私人有限公司(BCB Property Management Sdn Bhd)是一间全方位的房产公司,主要专注在管理及重建纽约市的多单位房屋(multi-family buildings)。
不过,在马来西亚,陈成龙仍是以发展房产为主,并会从创新及提高品质两大方向使力,专注于打造购屋者想要的家,才能逆势而上走出一片康庄大道,渡过这个短期的房市寒冬。
“ 据我观察, 房市短期内仍会放缓,但随着国家经济逐步好转,亦能带动房市回扬。现在发展商大多还是按兵不动,待市场出现好转相信情况将跟着录得改善。”
他也表示, 目前经历的房市波动循环实属正常发展。纵观过去50年, 我国房市在1969年陷入低潮, 复又在1971至1972年迈入好景、1979 年低潮, 然后在1981 至1983年回归好市、1989年陷入谷底,1991年至1993 年又大唱好景……。
陈成龙凭借在房地产领域3 0 年的经验大胆预测,上半年房市将表现平平,但到了下半年将重新发力,推出市场的新项目也将跟着增加,不过银行还是扮演重要的角色,牵扯整体房市最终走向。
 
(文章未完,全文请翻阅第58期《大马房地产》杂志)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