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生河流域南部走廊系列 静中带旺的世外桃源

——谈加影的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建设

提起加影(Kajang),对其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“沙爹城”、距离吉隆坡市中心偏远,以及坐落在电动火车站对面的新纪元学院。
尽管距离吉隆坡约21公里的加影,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线城市,必须途经蕉赖、蒲种或斯里肯邦安,才能抵达吉隆坡市中心。
殊不知,加影其实是巴生谷南部走廊中,土地面积第3大的城市,目前约聚集31万人口,是巴生谷南部走廊最多人口的城市之一。
加影属乌鲁冷岳县(Hulu Langat)管辖。因地处乌鲁冷岳县正中,故有许多政府部门,如县署、警局、工务局、税务局、电讯局、国民登记局(JPN)与移民局等在此设立分支。
周边还有邮政局、医院、学校与商业中心等,是雪州南部重要的商业与行政中心。
在过去数十年间,加影市中心从最初的大街、后街与芙蓉街这3条主要街道,发展成今时今日商店、银行与政府机构的集中地。
作为首都卫星市之一的加影,没有吉隆坡的喧嚣吵杂,也没有高耸的高楼大厦,低矮但宽阔的住宅区、商店街和公共设施,在绿林丘陵间往四面扩散,朴实无华间又充斥着远离都市的宁静与安祥。
加影就像是个幽静的姑娘,从来不懂得哗众取宠。她的发展也许不如蒲种成熟,不如士毛月迅速,更比不上芙蓉般工程浩大,但却是整个巴生谷南部走廊中最有人情味的城市。
也因为这一股娴静,吸引了一众发展商的目光,打着生活品质的旗帜进驻加影这块清幽之地,在市中心周边树起一个又一个新颖且时尚的发展。
追溯历史:
锡矿橡胶业 奠定发展基础

“沙爹城”是现今人们对加影的第一印象,但甚少人知晓,加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,曾享有“中马文化城”的美誉,不但在上世纪20年代初就创办了华侨学校,到了30年代,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师范在内的系统性华文教育单位已经成形,也是我国最早拥有完整教育体系的城市,教育城之名不胫而走。
然而,这个特点在历史长流中逐渐失色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,当地约20个社团决心恢复文化城的荣誉,成立乌鲁冷岳华团联合会,致力举办艺术嘉年华会,以带动当地艺术文化活动,重新壮大文化城的声势。
想要了解加影的房地产发展,就必须从其超过百年的开埠历史开始追溯。
百年历史 幅员辽阔
在加影住了13年的中环国际房地产(马)有限公司行销经理李伟康,本身是亚罗士打人,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,小学5年级时就举家迁往雪州加影,直到学院毕业后因工作关系,才搬到旧巴生路一带,周末休假时才回加影。
据他了解,加影的范围其实非常大,早期其领地还包括士毛月与万宜,而时至今日,并没有一个官方单位明确定义加影区。
在老一辈的加影人眼中,加影的发展始于锡米山(Sungai Chua)与临近万宜(Bangi)的马来甘榜双溪登卡斯(Sungai Tangkas)。
本刊在多方参考资料后,所描绘出的加影,从北往南下包括无拉港再也花园(Taman Balakong Jaya)、蕉赖柏丽玛花园(Taman Cheras Prima)、美罗花园(Taman Melor)、美拉蒂花园(Taman Melati)、双溪也罗花园(Taman Sungai Jelok)、Villa Heights 第2花园(Taman Villa Heights 2)、加影科技城(Bandar Teknologi Kajang)、和谐花园(Taman Harmoni)、加影工业区(Taman Perindustrian Kajang)、双溪拉玛达兰甘榜(Kampung Sungai Ramal Dalam)、绿野山庄(Country Heights)、Bayu高原(Bayu Heights)等。
 
(文章未完,全文请阅第46期《大马房地产》杂志)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