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房供应过剩 拖累中国经济增长


中国中央政府于2003年赋予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后,房地产领域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。不过,中国房地产市场从2014年起逐渐走过高温期的迹象,非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一路下行,住房与其相关领域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。
随着人口结构产生变化,导致刚需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下,中国住房总量短缺时代已经过去,供应过剩之余,同时内部结构失衡,一线城市因人口的净流入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出现部分短缺,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则面对供地量与库存量偏大的现象。
根据中国去年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未出售房屋的总面积,按照平方英呎计算,已经超过6个美国曼哈顿区的大小。
同时,世联行发布的《2013中国50城市综合体战略地图》预计,2015年中国50个重点城市综合体非住宅总体量达5.64亿平方米,与2013年相比增长率高达77%,包括一线城市在内,中国的商业地产总量已经饱和,甚至部分区域已经过剩,未来将进入商业物业面积增长速度远超人口增长速度的阶段。
对经济增长贡献为零
根据信贷风险管理领军企业Moody’s Analytics提供的数据显示,房地产市场与其相关行业,占中国经济活动的将近五分之一。
住房供应过剩的情况,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了一大拖累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速遭遇了近25年最低纪录的窘境,今年料将进一步下滑。
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住房报告(2015-2016)》指出,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形势超出预期,投资增速呈俯冲式下降,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几乎为零。
同时,库存高企,去化压力增大,商品住房过剩总库存高达21亿平方米,仅现房库存去化就需23至24个月。
报告也称,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无论在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皆不乐观,因而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波动。
房地产市场成交困局,促使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出手,想方设法降低住房库存水平,户籍制度改革、农民工市民化、鼓励住房租赁、鼓励开发商降价,促进产业兼并重组,取消过时的限制措施等,都是去库存倚重的措施。
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年是自2008年之后,首次以鼓励的方式提及房地产业。来到2016年,中国政府预料仍将延续对房地产业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。
》发展商纾解困境
开启房地产创新模式


中国房地产走过了逾10年供需两旺的高速成长期之后,房地产市场如今受困于高库存、低增长的压力,凸显出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。为快速消化有增无减的住房过剩库存,除了中国政府将去库存政策作为2016年“国家任务”的5大任务之一,发展商也纷纷出招“自救”。
随着生存环境与市场走势已经悄然发生变化,包括利润减低,房地产企业正面临转型的挑战与机遇。
尤其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,产业模式的创新是永远的主题,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、互联网改造、升级传统产业的概念下,房地产市场从融资到品质革新,再到行销手法,都开启了顺应时代发展步伐的新模式。
世邦魏理仕与房地产创新企业启皓联合发布的《加速迈进2030—未来的工作与工作场所》报告显示,现有的工作方式在未来15年将掀起革命性的变化。
到了2025年,约莫50%现今存在的职业类型将消失,当中包括加工业、客户服务,以及大部分中层管理工作等,反之将更加着重于创造力、社交、情感、对人工智能的掌握等。
报告也指出,房地产领域的发展也应该顺应市场变化,通过不断变革创新,从而使传统领域焕发新颜。
创新手法1:拓展互联网+
尽管作为传统领域,房地产行业一般的变化较为缓慢,但是这些新兴的信息整合平台,将能够促使市场发生变革。
该报告预测,到了2030年,大部分房地产交易可能通过网络在线进行。这些交易大多都是空间使用者,通过实时交易平台完成(类似O2O平台Uber),因此员工可以找到便捷、有效的工作地点进行操作。
事实上,科技改变生活,互联网也改变了房地产市场原有的经营模式。身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,藉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与发达,全球经历了从“+互联网”到“互联网+”的转变,已经对传统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。
在“万众创新,大众创业”浪潮的冲击下,中国房地产发展商也意识到转型突围是大势所趋,而互联网的兴起则为房地产业的研发设计、投融资、施工建造、材料供应、市场销售、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变化。
房地产领域正在摸索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,像是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中整合资源、跨界合作,推动房地产业的创新发展。
 
(文章未完,全文请阅第47期《大马房地产》杂志)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