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室宇宙|在有限的人生里,保持有趣。 无论日子过得如何,也不要找藉口不读书。

文字 Cloud + 林海茹|摄影 Viko

第一个刺青是左手的五根指头,念头始于想把朋友画的 Henna 做成刺青,那年22岁。在拥有第一个刺青之前,常常请印度朋友为我绘製 Henna。现在所看到的刺青图案是经过简化后的设计。当时刺青师有提醒刺在手指的话会比较容易褪色。后来的几年都在咖啡馆上班,刺青也真的在每日的洗洗刷刷中逐渐褪色。找了另一位刺青师补色,被问道,之前的刺青师没告诉你妳这个部位的刺青很容易褪色吗?

当然有啊,但我就是那种要的话,就无论如何都要的人。❞   

第一次看见林海茹那时候,她绑着乌黑的马尾,手指头有几个酷酷的刺青图案,她阅读很多书,是我办过的杂志咖啡小店的咖啡师。咖啡小店结业之后,每次见面,她的头发就短一些,刺青也多一些,和她安静的气质严重撞击。我阅读林海茹,她像一本悬疑书。

R = 林海茹|C = Cloud 

C|妳的房间有很多书和咖啡器材吗?还有哪些兴趣藏物呢?

R|早前会把部分的咖啡器材放置在房间,后来发现每次煮咖啡都要拿到厨房使用、实在称不上方便。目前使用低调的藏身法,将器材融入妈妈的厨房。没有在蒐集器材,所有器材仅限于各一个:Hario V60滤杯、Kalita三孔陶瓷滤杯、手冲壶、手动研磨器。房间里有一个不算大的书架,即使常常觉得书架已经满了,整理一下,还是能再放一两本书,真的很神奇。除了书架,房间里的家具有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和一张床。桌子的台面是不算宽的那种,一半用来放置近期在阅读、未读完的书本,剩下的空间则是日常中随手放置的收据、常用的笔、手錶等等。如果要用桌子写东西,就需要稍微整理一下。

书本应该是我最后的所有物。

前些年对于拥有书本彷彿是有执念的,看过的书本都得收着,一本也不能少。曾设想万一住家发生火灾,应该带上哪本书一起逃。这里指的哪本,是哪 “几本”,而不是哪 “一本”。在尚未财富自由=自由买书的年纪,能买的书是有限的。如今有自己的收入,偶尔多买了几本,倒也是快乐的。也因为获得书本这件事变得容易,数量逐渐增加,但空间依旧有限。大概是每年一次的频率,把已读过但觉得不会再读的书本整理出来,询问身边的朋友是否有需要。

重複拥有的物品不外是书本、衣物、包包。从小就喜欢饰品,至今也是,但已经不会因为有一点喜欢就马上购入。曾经秉持着 “一见钟情”,买过不合脚的鞋子、尺寸太大的戒指,因为纯粹喜欢而吃了不少苦头。前阵子看到一款项链,连材料都是我喜欢的绿色,然后就不时浏览该页面,反复欣赏。直到有一天发现信息状态改为sold,却没有觉得难过或懊恼。反而很开心地告诉身边的人,我喜欢的项链被买了诶。真好啊,有人跟我一样觉得你很美丽。

一直在练习的是对于喜爱的准确度。20岁初期总是想要尝试更多,平时很少接触的,也会想要试试看。无论对任何事物都抱着先试了再说,度过了整个二字头岁月。现在对于喜欢的东西比较明确。什麽是真喜欢,什麽是欣赏,不是所有觉得好看、美丽的事物都必须去佔有。欣赏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,止步于欣赏,但不会去碰触。我对喜欢的认知是揉进骨头血肉里,直到成为一体。

C|妳都看什么类型的书?阅读的时候会播放音乐吗?阅读的时候需要一杯手冲咖啡吗?

R|在阅读上,我属于杂食者。集中力比较涣散的日子里,一般都会读散文、短篇小说、漫画比较容易消化,脑袋也可以放松。有时状态较好,就可以资讯量比较多的书籍。如果对某个题材或议题产生兴趣,就会想要把相关的书本都找来看,唯有在阅读的时候,才会发现自己所懂得太少。我喜欢那种获得知识、恍然大悟的感觉。

阅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,现在读的书本可能会连接至另一本书、或无数本书。很像俄罗斯娃娃。可能是教育制度的关係,普遍上对书的印象都不太好呢,甚至听过有人宣称自己是不读书的。书本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拒绝理解,我认为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是可以培养、累积。

早餐时间是喝咖啡和接着读昨日停下的段落,或随心情翻开另一本书。自从有觉悟书是读不完的,已经不会如以往般强迫自己非读完一本书不可。如果真的读不下去,也要适当地放手。或者,以后再相遇。非晨型人亦非夜猫子的人真的很两难,无法熬夜读个痛快,也不能在天未亮就爬起床翻开书本。但在失眠的夜里,能读更多的书,是即焦虑又甜蜜啊。

除非是通勤途中的阅读,否则都不会听音乐,尤其是有歌词的音乐。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字同时出现,对专注度不高的我而言,会有点困扰。无法理解的是,如果想写点什麽,倒是可以单曲循环上一天直到听觉疲惫。

十几岁的购书根本是在开盲盒,只要觉得内容有趣,不管作者是谁、哪家出版社、译者为何人。所以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蛮沉迷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故事。忘了当初为什麽会在书店买下那本《我的学生亚历山大》,大概是被亚历山大四个字吸引?篇幅不长约三百页,读完之后还意犹未尽地重读其中喜爱的段落,比如亚里斯多德讲述自己的孩童时期:

「我经常在夜晚惊恐不已,直到我母亲教我一个方法,那就是专注最接近我的东西——藉此让自己分心。很快地,我就从早到晚都自己独处了,睁着眼睛游泳,抓住昆虫观看,读我父亲的书,割开自己的皮肤以观察血液……这一切都有一点帮助,但没有任何一件事有很大的帮助。」

古人云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或许不完全正确。对于像我这样即不擅长运动、手不灵巧的人、在通勤的路上,翻开书本,就能去很远的地方。《里斯本夜车》写道,想像是我们最后的殿堂。看完登山漫画《孤高之人》,我也爬了一回K2。在真正的K2上无法活下来,所以只能在纸本上爬山。

突然想起一个问题,到底是先喜欢书还是先喜欢上文字。

C|妳现在在书店工作,妳曾经说未来想拥有一间独立书店,是像给“孤独者书店”吗?我想妳的书店里面或者会有咖啡香和刺青区。

R|如果告知自己在书店上班,获得的反应都是在书店上班好爽啊、可以看很多书,过得很悠闲。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,摸到很多书。读书的时间真的不多,能偷闲翻上两页倒已足矣。在书店上班,也是有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。是说,到底有谁的工作很轻松?每天在正式上班前,逛逛书架、摸摸书本,就会觉得今天能在书店上班也很好。

没有拯救地球、维持宇宙和谐的宏愿,如果有馀力,就办个能让大家来读书的空间吧。一部分卖书,另一部分则是小型图书馆。多少有点缩小意识,觉得小小的就好了。偶尔和朋友开玩笑说要去买彩票,中奖的话,我们就开图书馆。深知自己没有偏财运、连玩扑克牌都会输很惨,所以始终没买上彩票。买书比较实在吧,哈哈。

每个空间的主人都有自己理想的运营方式,没有所谓的好坏。如果合适,并不排除会在空间设刺青工作室,一边刺青一边看书也蛮过瘾的。正如我目前会觉得不想在空间里兼售咖啡,但可以有个简单的吧台,朋友们来自由玩乐。

近年来最常听到大家说书价很高、书本太贵。但是,唐诺说:“我始终不真正的明白人们为什麽不买书?这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一样东西吗?一个人类所曾拥有过最聪明最认真最富想像力最伟大的心灵。” 我不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,但深信无论科技如何发达,书本是必要的。

C|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我曾经办过的与独立杂志同名的咖啡小店,妳和弟弟坐在吧台,妳都会点一杯espresso。咖啡是怎样的存在?

R|利比亚卡的espresso真的很好喝。利比亚卡冰酿咖啡尤其是挚爱。那是我可以喝一辈子、也喝不腻的一支豆子。 但大家对这款豆子的好感度好像都较低。好喝的咖啡,真的会让人打从内心觉得幸福。

跟喜欢、热爱咖啡的人相比,我只是比较常喝咖啡。咖啡即是wants ,也是needs。 是一种日常、是早上起床还未完全回神、先进厨房煮水、磨咖啡豆。虽然随着年纪增长,已经无法随意酗咖啡。一天一杯是基本,两杯是休假日的馀裕,三杯就是侥倖了(因为很可能待会就不舒服)。

好像是电影场面或小说情节,酒鬼推开一家又一家酒吧的门,直到喝得烂醉。我们则是踏进一家又一家咖啡馆,第一杯从黑咖啡点起,如果之前已经喝过一杯以上的黑咖啡,则会以咖啡特调或拿铁收尾。

C|我很喜欢妳恬静样子与刺青融为一体,擦身而过会让我回头。第一个刺青刺在哪里?

R|第一个刺青是左手的五根指头,念头始于想把朋友画的 Henna 做成刺青,那年22岁。在拥有第一个刺青之前,常常请印度朋友为我绘製 Henna。现在所看到的刺青图案是经过简化后的设计。当时刺青师有提醒刺在手指的话会比较容易褪色。后来的几年都在咖啡馆上班,刺青也真的在每日的洗洗刷刷中逐渐褪色。找了另一位刺青师补色,被问道,之前的刺青师没告诉你这个部位的刺青很容易褪色吗?

当然有啊,但我就是那种要的话,就无论如何都要的人。

C|刺青会上瘾吗?现在收集了几个图案?妳最喜欢哪个?

R|早前看过一个访问整形者的视频,提到对整形的上瘾,会反复在同一个部位进行调整。我觉得那是有点相似、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东西。至少我不会在同一个图案上反复修改。每个刺青都是个体,在同一片皮肤上互相融合,达成另一种完成。

目前除了已完成的右手臂,各别加起来有10个左右的刺青。身上的刺青大部分都是刺青师预先设计好的图,一般称作flash。直到有一天,我们在Instagram相遇,让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。看到很喜欢的图,会先想像一下该刺在什麽位置、视觉效果如何等等。有时想得太久,图就会被领走。

自己倾向于通过文字描述跟刺青师讨论想要做的图,剩下的就交给刺青师了。不会要求对方按照我的基准去设计,刺青师是创作者,不是複印机,他们有自己的风格。

身上的刺青几乎都有眼睛的元素。 最近刚做好的右手臂,刺青师就刺了十几颗眼球。我喜欢那些犹如毛笔笔触的缝隙和象征植物的绿色球体,像裂开的皮肤,而后长出绿意。

C|请告诉我多一点关于妳对刺青的态度。

R|我的皮肤首先是一张皮,后来是刺青使之完整。那种完整是,当站在镜子前面,觉得这个影像中的这个人终于是自己。不是说如果不做刺青,就会活不下去。但我知道我想要做刺青,并且一定会做。

一般人会觉得必须是意义深重才会想要变成身上的刺青。常常会被问,刺青有什麽意义吗、刺青不痛吗、为什麽要把好好的皮肤搞成这样。 人身肉做,刺青肯定是痛的。某些位置会痛到觉得,啊,真的够了。但隔天起来又会想要刺青。近期开始在手臂以外的部位做新刺青,才发现明明是同一张皮,如果位置不同,疼痛差异真的很大。妈妈说我是纹身发烧友。我只是常处于低烧状态。

我想要轻松自在地活着,尽可能不去为每一件事物去添加任何意义的符号。刺青让我无论在何处都可以坦然自处。世界也不会因为我身上多一个刺青而提早末日,所以让自己开心比较重要。

后来才知道他人的生活是可能完全没机会接触刺青,身边的人也没有刺青。如果在街上看到全身都是刺青的人,应该蛮有视觉和文化冲击。有些人会直截了当质问你、也有人大方称赞刺青很好看。这就是世界可爱的地方吧。不会对你坏透,但也不是绝对良善。如果无法认同、了解对方的观点,也不要急着去否定。少一点否定,接纳他人的不同,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和平的世界。

觉得皮肤上应该要有刺青,大概是从十几岁、还在唸中学的时候。至今也常常在想啊。像习惯喝手摇饮料的人,随时随地都会想要喝那样。做刺青比较频密的时期,大概也是一年两、三个。有时早上起来,会突然蹦出一个想法,想要在脖子上做刺青。或者,吃早餐时刷手机,看到很喜欢的图。

偶尔也会有人跟我说,有想要刺青的念头,但担心承受不了疼痛、或者工作不允许等等。以前逛服饰店也看过店员用纱布创可贴遮盖脖子刺青。我不会提倡或鼓励大家去刺青,如果心存疑虑,那这件事或许不是你必须去做的。

但我很喜欢宫二在《一代宗师》中的一句对白:“该办的事,天打雷劈也得办”。

C|妳将来会成为刺青师吗?

R|对刺青的想像可能并未运用在往后人生。作为不太乐观主义者,因为无法得知明天会发生什麽事,甚至偶尔会对明天的到来感到担忧。像是考试日、面试前的那种忐忑不安 。如果别人问起,对于往后的人生有什麽展望?我一眼望去,大概就是继续喝咖啡、做刺青和读书吧。

我不确定未来会不会成为刺青师。像音乐、文字、画画、刺青也是一种创作的媒介。如果有一天我想要表达、创作、或许会开始做刺青。希望这样听起来没有很狂妄自大。别人会觉得没有画画底子、又一把年纪才开始、还不如别开始。现在吃饭,几个小时后又会觉得肚子饿。那到底要不要吃好呢。

目前只希望能在有限的人生里,保持有趣。 无论日子过得如何,也不要找藉口不读书。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