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59期屋托邦:文本风景】北京老胡同里的插件家

Utopia4-01
在历史久远的中国胡同社区里,城市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无论是公共建设,或是市井百姓的私人住宅,皆是城市改造的一部分。有人希望将极具文化历史特色的建筑外貌保留,选择在旧有的老宅上进行重新整修;有人则选择将旧楼夷为平地,重新兴建大楼,为其注入新式的建筑文化。
来自中国的一位樊姓胡同屋主,既想将旧有的危楼拆除另建新家,却又希望留住那一份在传统胡同间的街坊人情味。于是,在北京长春街区的那一条蜿蜿蜒蜒、曲曲折折的巷弄间,便出现了这一栋建筑风格鲜明、抢眼的插入式白色平房——“插件家”。
屋主小樊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北京家庭,从小就在西城区长春街的胡同里长大。在她上高中那年,家里因无法忍受在胡同的生活居住条件,以及日益拥挤的大杂院环境,便搬到郊区新买的一间公寓居住,离开了胡同生活。
富人情味的胡同生活
然而,公寓冷漠的邻里关系让小樊相当不适应。尽管她现在已建立了自己的家庭,但仍十分留恋于饱含人情味的胡同生活。比起在公寓筑建自己的新家,新婚的她更希望能回到载满儿时回忆的胡同居住,寻回那份浓浓的街坊人情味。
于是,小樊委托了众建筑设计团队PAO为她改建胡同区里的那所老宅,赋予它全新的面貌之际,也继续保留了历史的氛围。
PAO为小樊设计的新家名为“插件家”(Plugin House),即在有限的建地上,另外插入一间现代式的白色平房,顿时与周遭的残旧住宅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这栋插入式房子不仅取代了先前旧有的老宅,还加入了厨房和浴室的新功能。由于旧有的胡同里没有浴室排污系统,因此居民只能使用公共厕所,相当不方便。
满足现代化宜居需求
不过,“插件家”采用了自给自足的无水堆肥式厕所,克服了传统胡同的生活不便,大大满足了现代生活中卫生与宜居的需求,甚至超越了新式建筑的节能和生活标准。
考量到屋主患有幽闭恐惧症,PAO特别为小樊量身定做宽敞明亮的格局空间。走进室内,客厅的天花板向上延伸,提供了比原来房子高近一倍的空间;顶部双侧设有天窗引入自然光线,让阳光能够铺洒在室内的每个角落。
一天内完成房子搭建
浴室屋顶隐藏了蓝色的玻璃防窥顶面,让这个小空间即使在灰蒙蒙的阴天里也能反射出湛蓝的天光,同时也可创造出更开阔的空间氛围。此外,位于屋顶旁的甲板天台则是另一个令人身心放松的小天地,让小樊在拥挤的胡同环境中,拥有一处专属于自己的隐密空间。
“插件家”的建造特色发展自PAO的“内盒院”概念,无须搭建支架,以预制的板材本身为建构空间的主要栋梁,而所有建材也具有良好的防水及保温性能,适用于建筑的外在结构。
由于预制组件已包含了绝缘、内装、外装,甚至是水电线路等功能,因此即使是没有任何施工技巧或经验的生手,也能在一天内将房子搭建完成。
不但如此,虽说这套是客制化建筑,但造价却比传统公寓便宜了30倍!符合小樊的负担能力之余,住在这里也可将上下班的通勤时间从之前的4小时缩短为1小时,居住条件优于公寓。
听取邻居们的要求
另外,由于小樊家的建筑形式与周遭邻里有着直接的联系,因此设计师除了听取小樊的意见外,也会根据邻居们的要求而对“插件家”进行调整。
例如,为不影响任何方向邻居的采光、视线与通风,“插件家”出现了不同方向的退台和斜切面;甚至在搭建过程中,设计师也可配合邻居随时提出的意见,现场切割建筑的插件板材。
这种边建边调整的过程,不只凸显出插入式建筑的建筑弹性,也反映了建筑不应该被法规所局限,而是应更多地注重在使用者的需求。这项作品正完美呈现出“以人为本”的建筑概念,使其在旧时代的建筑世界中发扬光大。
“插件家”是在诸多实际限制的社会中,催生出来的新城市景象。PAO以可负担的价位打造一个理想的高质量现代化住宅,让像小樊这样的年轻一代原住民,能够回归胡同老乡,在老城中享受新生活。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