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51期封面故事】法律篇:相关法令尚未完善 短租业者游走灰色地带

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,“日租民宅”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。然而,在这股看似挡不住的发展趋势下,短租发展却似乎陷入尴尬的局面。政府当局至今尚未完善相关法令,使到短租业者只能游走在灰色地带。
当相关的业主把民宅改建成日租民宅,当租客短期住进由民宅改建的日租民宅,前者如愿挣钱入袋,后者则找到了价格符合心水价位的短期落脚处,表面看来各取所需,但实际上双方都承担了一定的风险。
依巴哈金、谢& 吴律师事务所(Iqbal Hakim, Sia & Voo)合伙人萧慧洁律师坦称,我国目前仍缺乏特定法令加以监督与管制短租市场,而针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,都是依靠业者本身来制定,在保障上存有疑虑。
潜在风险不可忽视
萧慧洁表示,短租的概念有点类似民宿的情况。在共享经济的趋势下,屋主出租空置的住宅单位或房间等住宿资源,并从中赚取租金。至于日租民宅出租网站Airbnb旅游住宿的概念,则是屋主利用互联网平台,出租他们的房间。
然而,这些短租业者是否需要向有关当局登记注册?业者所提供的住宅结构是否达到安全水平?在获取收入的情况下有否报税?这一系列法律问题需要获得政府和人们的关注。
Airbnb作为短租行业的鼻祖,5月就在德国首都柏林遭遇了滑铁炉。在5月1日生效的新法下,擅自把房屋用途改为度假公寓,并予以短期出租是对住房的“错误”使用,将被视为违法,深受影响的Airbnb因此下架了德国超过2万套的房源。
马来西亚目前尚未立法来管制短租市场,但当中的潜在风险,如财物损失、安全、消防、卫生、合法性等问题却需要业者谨慎看待。对此,萧慧洁提出了5个可能面对法律风险的问题。
问题1 其他住户隐私权受侵犯
萧慧洁指出,尽管日租民宅受到短期租客的欢迎,但对日租民宅周边房宅单位的住户来说却未必乐见其成,甚至可能引起住户隐私权的争议,尤其在高级公寓更为明显。
“一旦把公寓改成短期租住用途,那么其他住户将面对陌生租客在公寓内来来往往、使用游泳池与健身中心等公共设施。除了公寓大楼管理层必须忙于登记与交收锁匙等工作外,其他住户也可能因为生活隐私权等受到干扰与影响,而作出投诉。”
不过,基于我国尚未有地方政府拟订相关的法规,因此一些受影响的住户往往只能够通过挂布条等行动来宣泄不满,无法采取法律行动。
“虽然住户也可能向市议会等地方政府单位抗议,但由于无法诉诸法律,最终将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。据了解,目前柔佛州有意立法规范管制日租民宅的发展。”
(文章未完,全文请翻阅第51期《大马房地产》杂志)
 

done

0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Return to Sh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