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大家还在想明年将会高通膨、高利率而烦恼时,有经济分析师认为亚洲各国通胀已开始显现降温迹象,意味着席卷近一年半的升息潮即将来到尾声!
经济分析师认为,由于促使通胀窜升的元凶已不复存在,大马与亚洲各国明年上半年将停止升息,以应对下半年可能会来袭的经济衰退。

根据报道,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黄锦荣博士指出,导致通胀高涨的因素,包括石油、大宗商品、粮食和运输费等价格,现在回落到疫情前水平,因此亚洲国家的升息步伐也会持续减速。
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报告显示,亚洲通胀现象已有缓解,今年通胀预期为4.4%,但能源类和食品类物价压力仍在,因此明年通胀率料达4.2%。
“除了供应链问题,亚洲国家本身并没有经济过热的问题,所以无需跟随美联储激进的紧缩周期,亚洲升息潮已经差不多来到尽头。”
随着“全球经济衰退”成为2023年的最大议题,他预计,亚洲明年上半年很大可能会停止升息,下半年前景则视乎美国、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局势发展。当中包括美国能否实现“软着陆”、欧洲在冬天的能源危机,以及中国在松绑防疫措施后的经济发展。

资深经济分析师兼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(SERC)执行董事李兴裕则认为,预期美联储明年收窄升息幅度,亚洲央行可以“松一口气”。
而他预计,大马由于通胀和核心通胀率继续上升,国家银行或会在明年上半年将利率提高到3.25%,但胥视国内政策的变化,特别是在补贴机制方面。
另一方面,黄锦荣认为,我国通胀率自9月起已经有下跌趋势,相信国行明年上半年顶多升息1次至3%,或按兵不动。

日经新闻报导指出,韩国、泰国、印度等亚洲多国央行预料明年将脱离升息阵营,主因是美元汇率过顶,亚洲各国通胀减缓,全球景气滑坡对亚洲经济冲击加重;加上多国负债沉重,难以承受持续升息压力。
随着美元从高峰回落,加上亚洲各国经常账收支改善,对外债依赖度下降,且拥有雄厚外汇存底,都有助于各国摆脱美元升值压力。
摩根士丹利经济学者预测,美元汇率已越过顶峰,整个2023年将回贬,意味亚洲各央行的升息周期已接近尾声。
当中在2021年8月率先升息的韩国,有望再次领先退出紧缩政策;韩国在开启升息周期以来,总升息幅度达2.75%,重创家庭财务,因此紧缩周期料即将触顶。
泰国家庭同样负债沉重,泰国央行今年三度升息,每次0.25%。泰国央行周一(19日)发布文告指出,将持续正常化利率,而逐步升息步调将会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,并暗示明年下半年结束紧缩周期,预计届时经济将完全复苏。
尽管如此,黄锦荣解释,单靠升息是无法扭转本币兑美元的走软之势,所以亚洲央行升息的目的不完全为提振本币走势,更大程度是以国内经济表现而定。